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染惡菌入院病逝 一文看清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病徵+傳播途徑+預防方法

健康資訊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5/02/12 10:31

最後更新: 2025/02/14 10:52

分享:

分享: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瑪嘉烈醫院腫瘤科近日爆發由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引致的感染群組,其中一名30多歲的醫生更是在入院24小時內便離世。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直指 情況十分罕見。

最新影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懷疑由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引致的感染群組個案。此個案涉及3名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其中1人上周五(7日)離世。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昨日出席記者會時指3名醫生分別於本月4日、6日、10日出現症狀,包括發燒、腹痛和腹瀉。2月4日發病的醫生2月6日入住瑪嘉烈醫院接受治療,翌日離世。其餘兩人病徵輕微。初步化驗結果顯示,3名患者中,一人的糞便樣本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反應,其餘兩人包括去世患者的樣本則呈陰性。綜合臨床和流行病學資料,防護中心現階段初步認為,此群組個案可能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有關。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染病死亡情況屬罕見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指,死者生前十分健康、無長期病患,感染後致健康成人死亡是很罕見,而且涉事醫生入院24小時內已病逝,由發病至離世時間非常短,「初期只知他受嚴重感染,未知原因或涉傳染病群組,故當時未有立即公布」。

死者在急症室求醫時,神智已有問題,有缺氧同血壓低情況,需要插喉.....已轉送深切治療部治療,但他在24小時內已經過世。

歐家榮表示發病可能是食物感染,但暫時未發現共同進食,歐家榮指,另一個原因則是環境傳播,已收集60多個環境樣本,全面消毒環境並加強員工腸胃徵狀監察,不排除個案會增加。

點擊圖片放大
+6
+5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甚麼是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能產生強烈毒素,並可引致嚴重的食物傳播疾病。O157:H7大腸桿菌是與公共衞生有關的最重要的血清類型。其他血清型的菌株,例如O104:H4大腸桿菌亦可引致嚴重疾病和爆發。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病徵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病徵包括腹痛和腹瀉,甚至出血性腹瀉,亦可能會出現發燒和嘔吐。少數病人的感染可能會發展為危及生命的併發症,例如在幼童出現引致腎衰竭的「溶血性尿毒綜合症」。任何年齡的人士均有可能受到感染。雖然幼童和長者會較多出現嚴重病情,但即使是年紀較大的健康兒童及成年人亦可能出現嚴重感染。

點擊圖片放大
+6
+5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傳播途徑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主要由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如生或未經煮熟的免治肉類、受污染的蔬果、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等。該病亦可透過糞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來自被污染的飲用水和遊憩用水的水源性傳播均曾有報告。此外,直接接觸農場動物或其周圍環境也是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而潛伏期,約為3至8天,一般是3至4天。

點擊圖片放大
+4
+3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治理方法

治理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採用支援性治療。當患者出現嚴重腹瀉時,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抗生素不應用作治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亦有可能增加溶血性尿毒綜合症的風險。患者如出現溶血尿毒症,有可能需要特定的支援和輸血治療。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5大預防方法

點擊圖片放大
+4
+3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